中华民族博物院:锡伯族

2022年04月14日10:39

中华民族博物院锡伯族

锡伯族发源于呼伦贝尔草原以俄罗斯蒙古远东的广大地区。最初以打鱼狩猎为主,称为打牲部落。锡伯族的祖先是拓跋鲜卑,曾经建立了中国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明朝时期鲜卑遗民逐渐演变成锡伯族,归入蒙古科尔沁部落之下。清朝以后锡伯族被编入满洲八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伊犁锡伯族聚集地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还有霍城县的伊彻嘎善锡伯族乡。现在锡伯族分布在新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锡伯族善于骑射、摔跤,通行汉语和锡伯语,兼会说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俄语,擅长翻译。他们信仰萨满教、藏传佛教等,其中对喜林妈妈崇拜和对牲畜神的崇拜是最典型的原始萨满信仰现象,喜林妈妈平时装入纸袋里,挂在室内西北墙角。每年大年三十,由袋里取出来烧香磕头。到二月初二再装回纸袋里,挂回原处。制作喜林妈妈时还有严格的规矩,制作时以本家族的辈数传袭为本,增加一辈人就往喜林妈妈上添一背式骨,每生一子添一小弓箭,预示他将成为一名射手,每生一女添一布条或小吊床,预示她将来洗涮缝补,勤劳致富,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另外,锡伯族还供奉海尔堪,“海尔堪”是能保护牲畜兴旺之神灵。锡伯族民间画师技艺高超,所绘人像逼真生动。刺绣、贴花、剪纸是锡伯族妇女的优良传统,尤其绣花更是锡伯族妇女擅长的女红。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这门手艺就变得别具意义了。

相关推荐
同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