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赫曦台

2022年03月30日19:12

岳麓书院赫曦台

赫曦台:“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常登顶看日出,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在这里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现在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顺着楼梯走上去,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 

不知道您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关于这“寿”和“福”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过失,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你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就是“卧虎”的意思了,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相关推荐
同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