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条街原名“临江街”,建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2年),因较完整的保存清代街道古建筑的风格而的名。街道长约300米,宽3.8米,全用规格不一、形状各异的青石板铺成,并设有下水道,生活用水、雨水、污水均从下水道排出,街道四季保持整洁干净。铺街道的青石板,全从太平府崇善县(今崇左市)用船只由水路运来。资金投入均是街民集资,铺砌全靠街民动手。街道南北走向,街道两边民宅门当户对,居住着杜、邓、梁、杨等姓街民,沿街原建有大小五道闸门,这五道闸门一关,人们无法从街头结尾或河边入内,在当时起到了防范作用,可惜现今只留下临江古闸一道闸门。
临江街不仅被称为清代一条街,而且还是清代的一条文化街,不足百户人家的街道,就拥有5名举人,而邓氏一族就占了4位。廪生、附生、增生、太学生的更是遍及全街各户。加上街道建筑保存完整,很多影视片都来这里取景:《邓小平在广西》《杜鹃声声》《石达开》《三相亲》《耳光响亮》《血溅鸳鸯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