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家梁烈亚故居:
梁烈亚,1892年生于扬美古镇,原名煊华。1918-1919年任《申报》记者。在《申报》副刊《春秋》、《自由谈》上撰稿时,改名烈亚。曾用过梁胜、山英、通天、老烈等笔名。
他受父亲的影响(其父亲是广西会党首领之一,名为梁植堂),15岁就跟随父亲从古镇扬美到安南(现今的越南),经黄兴和王和顺的介绍,于安南东京甘必大街由孙中山亲自监誓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也就是那一年,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具体负责交通联络。
1909年梁烈亚考入南宁府中学,1911年毕业即赴南京任湘桂北伐联军参议,1912年任《上海中华报》记者,1913年任南京讨袁总司令部参议,1914年在上海李怀商协的《民国新闻》任编辑。1915年在上海组织创办《集益通讯社》,自任社长。1917年任广州护法军政府交通部电政司,1918年任上海《申报》、《时报》、《中外日报》、《大公报》记者。1919年任孙中山机要员,兼任交通部电政局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任“改造广西同志会”副理事和政治组长。曾任《新广西日报》社长、中国国民党南宁分部部长、安徽省电政管理局局长、山东省电政管理局局长、旅沪会理事长。解放后曾任上海控江中学历史教育工会委员,民革扬浦区委委员,后任上海市文史馆员,直至1982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0岁。
梁烈亚先生在辛亥革命期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不少的工作。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矢志驱逐陆荣廷,虽然被陆荣廷的特务行刺险些眼睛失明,但伤愈出院后又马上奔赴革命前线。他还亲办报刊,撰写文章,运用他手中的笔,鞭挞旧政府的腐败,传播革命主张。
他在任邕宁县知事的那段日子,虽然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也为南宁市人民做了“清查监狱,释放受冤犯人;整顿市容、打击省绅;没收旧桂系陆荣廷、谭浩明、李静成等人的财产”等等好事。
解放后,梁烈亚先生写下了大量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正确、全面认识辛亥革命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主要著作有《同盟会在南宁的活动》、《履行广西同志会的成立及其斗争》、《孙中山先生名字别号考》、《收回北海底》、《镇南关起义回忆录》等。
梁烈亚故居坐落在扬美古镇的金马街,原来的房屋占着半条街。后来由于火灾和大炼钢铁等原因被拆毁,现在仅存一厅三房和一个带有厨房的庭院。故居的外部为青砖蓝瓦建造,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它既是两位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梁植堂、梁烈亚父子的家园,又是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筹备会议的会址之一。现列为南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