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世尚书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牌坊是为龙川胡氏的胡富、胡宗宪而立的功名坊,它建于明嘉靖41年(1562年),比歙县全国重点文物“许国牌坊”早建22年,是龙川村历史上十四座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一座。这座牌坊是四柱三门五楼,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宽9米,抬梁式建筑。主体结构由四根柱子、四根定盘枋和七根大小额枋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两面,各有抱鼓石护座。是典型的明代徽派石雕风格之精品。
正中圣旨牌,镌“恩荣”二字,这是功名坊的主要格式,古代朝廷要为新科士举行“恩荣宴”,所以进士出身有功勋者立牌坊,大多用“恩荣”格式,当然亦有个别用“圣旨”格式者。坊名“奕世宫保”,“奕世”意思是说,代代都有光耀著名的有德行而不辱没先人的子弟。“宫保”即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的通称,明清时对加有太子少保、太保衔者,尊称为“宫保”。
我们再来说说牌坊上的石雕图案。上版图:雕的是“二龙戏珠”,这两条龙不代表皇帝,通称为“龙图”。宋代朝廷有龙图阁,设学士等官,其中学士称老龙,直学士称大龙,待制称小龙。胡富、胡宗宪虽没有加封大学士职衔,但其地位已不低于大学士,这里用龙图,正是暗喻他们是人中之龙。中版图:雕的是胡宗宪《功绩图》。请看,海浪托着一条长长的“战船”,胡宗宪在船上看海图,运筹帷幄,与幕僚们议战事,定战略,指挥将士们抗击倭寇,实际上是报功图。徽州民间的《报功图》一般都挂在住宅、祠堂的大门两边或祠堂大厅里,雕上牌坊是一个创举,而且在徽州,牌坊上雕人物也极为罕见。下额坊雕的是《太师少师图》,其大狮喻太师,小狮喻少狮。两端藻头以龙头装饰,更明白的昭示,太师、少师指的是胡宗宪、胡富人中二龙的太子太保、少保的地位。
左次间,马图,上为《中骐骥》,这里借骐骥典故赞美胡富、胡宗宪。下图也是如此,名为《天马行空》图中的烈日、火焰,暗喻胡富、胡宗宪运筹千里,事业如日中天。右次间,上图《龙驹凤雏》,这里以麒麟代龙驹,以喻其小,凤雏,是小凤,皆譬喻英俊少年。这副图还寓含了一句成语“凤毛麟角”,譬喻胡富、胡宗宪是稀有的人才。下图又是一幅马图,图名《龙驹凌波》,以马腾涌于水,暗喻为龙驹。
最精美的要数两边的镂空雕,在同一石料上正反两面雕刻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花瓶和四季花卉,寓意为“四季平安。”看过正面我们再去看反面。
在恩荣匾的下面,四只宝瓶托起的花板上,写有楷书“奕世尚书”,字体端庄厚重,行笔秀润潇洒。据考证,这书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 “奕世尚书”,直白的表明是胡富、胡宗宪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坊,与背面“奕世宫保”的暗指形成对比。
“成化戊戌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嘉靖戊戌科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这里是指为纪念明代胡富、胡宗宪两尚书的石牌坊。两人举进士时间相隔60年,一个甲子,所以都是戊戌科进士。而皇上有旨,这就是高悬的“恩荣”;地方政府要嘉奖,这就有了牌楼下方各级官吏的联名,以示殊荣。这座牌坊取名曰“奕世尚书坊”,不但时间、官衔和被立坊者吻合,而且还深含入仕为上、世代相传的处世观念,可见立坊者用心良苦。
我们再来看石雕,七根大小额枋上,匠师运用圆雕、透雕、镂空雕等手法,再现出一幅幅精美生动、巧夺天工的立体画面:
上额坊雕的是《鸣凤朝阳》,典出《幼学琼林》:“李善威直言不讳,竟称鸣凤朝阳”。这副图主要是颂扬胡富的。中额坊雕刻的是白鹤与鲲鹏的组图,图名《冲天羽翼》,下额坊雕刻是双狮滚球《太师少师》图。
左次间,上图为“鸾凤和鸣”,这幅图纪念胡富、胡宗宪的先后发迹。右次向为双鹤图,图名《鹤寿千岁》。“鹤”,又谐音祝贺的“贺”,这里以双鹤来祝愿胡富、胡宗宪长寿为福。《鸾凤和鸣》、《鹤寿千岁》图下,各雕了《麒麟四宝》图,合起来是八宝:宝珠、菱镜、金钱、方胜、磬、犀角、玉书、蕉叶。其中麒麟衔玉书到孔府,孔子诞生,孔母系红棱于麟角为谢的历史故事,过去在徽州民间是广为流传的。
在这里,我们借郭沫若的诗句作为给它的赞美语吧:“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高级建筑师郑孝燮考察后赞道“罕见,罕见,其雕艺之高,造型之美,是建筑的瑰宝,是许国牌坊所不及”。“奕世牌坊也应是当之无愧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