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村:洪公祠

2022年06月11日10:15

查济古村洪公祠

查济古村:洪公祠又名“树滋堂”,始建于明朝,扩建于清初,是查洪源后裔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所建。大家从外面可以看出该祠背倚岑山南麓,前临许溪、红楼桥,可谓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杰作,有衔山吞水之势。

洪公祠前后三进,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大门呈凹形,两边前墙上设有二层砖雕,但在文革中已被凿毁。穿过祠堂大门,是这座祠堂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门屋构架上这四条精美的盘龙,在封建时期,这可是一次大胆的僭越。在上下堂之间的连廊壁上有朱熹手体的“忠孝廉义”四个墨书大字,这和其他祠堂的字及其位置有很大的不同。洪公祠的后裔里出过进士查耀文、查秉钧。查秉钧之孙查全兴便是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也是中科院院士。最能显示该祠堂匠心独运的便是寝楼建筑,它依势建在山坡之上,这样后进就高出二进一层,两边阁楼成为二层楼房。楼上有对称的美人靠,窗棂上雕刻着福禄寿字样的花纹。寝楼的设置使祠堂和山连为一体,堪称是查济建筑中人与自然相融的典范。然而整座祠堂最令人叫绝的便是这天井的设置,它在天井里挖了两口天然泉水的井,代替了传统祠堂的金水池。井水大旱不竭、暴雨不溢,水平稳而富有生命力,使祠堂不失庄严肃穆处平添了无穷灵动生机。同时又借助祠堂的教化功能,告诫子孙须知井中有井、天外有天、不躁不满的为人处事的哲学道理。

相关推荐
同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