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主峰之所以称作白马尖,据说和佛教有关,佛教传入中国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刘庄为铭记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中国传播佛教,在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也称为佛教中国第一古刹,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通常寺庙的选址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边,以表达僧人远离尘市、养心修行的精神追求,对常人而言,山近海远,多数寺庙也就习惯地建在了山上,从而也有了“山无寺则无名,寺无山则不灵”之说。由于当初建白马寺是为了纪念印度僧人抵达目的地洛阳,故并未遵循寺庙依山而建的常规,因此白马寺建成后汉明高和印度高僧一起找一座山建了寺庙,与白马寺遥相呼应。
汉明帝以为白马寺位地黄河流域,应该在长江淮河流域也能够传播佛法,印度高僧也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印度高僧以金瓶掣签方式甑选与白马寺的同名山,掣签的结果是此山位于白马寺东南方、山呈东南往西北走势对着白马寺方向,按此标准,唯有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符合,于是命名大别山主峰为白马尖,其所以称为尖而不是峰,是因峰太多而俗,高有限而离天远皆与白马寺不配,因此为了表达佛教对造物苍天的膜拜,用尖则更为贴切,故取名大别山最高峰为白马尖,旁边的次主峰称为多云尖,上面建了一座寺庙,叫多云寺,这样就既有了纪念白马的山,又有了佛教的有了“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