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殿内供奉善导大师等身塑像一尊。这里安置了善导和尚坐像,善导相和颜悦色,慈祥而庄严。
善导(613—681年)大师是唐代弘扬净土宗的佛教代表人物,后人称他为“莲花第二祖”。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为主要经典。它主要宣扬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人们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往生极乐国土”。善导和尚平日持戒极严,常事乞食,除研读教义,劝化他人外,总是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传说他念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十声百声光明如前,称“光明和尚”。他用布施来的钱财,书写了《阿弥陀经》数万卷。他的著作有,观无量寿经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往生礼赞一卷,般舟三昧赞一卷,净土法事赞两卷。
善导大师的另一个贡献是营造龙门石窟的大卢舍那佛像。由于善导大师宣传的净土宗的修行方法简单易行,修学此宗不一定要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静坐专修,只需住行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就可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对士大夫和老百姓都很有吸引力。经过大师的弘传,“三年后满长安城内皆受化”。
大师圆寂后,弟子怀恽等将其遗骸葬在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立塔纪念,会葬者倾城,盛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