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王府,历任主人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时:一位是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另一位是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訢,恭王府也因此而得名。在清朝,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用来安家。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它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在前,花园在后。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的。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得严格按照制度来操办。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据说北京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从风水学上来说,恭王府也是座得天独厚的宅院,在迷信风水的古代,它就更是达官显贵所追捧的理想居所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子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1988年,恭王府花园开始对外开放,直至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正式全面对外开放。
游玩景点推荐
恭王府、一宫门、二宫门、银安殿、嘉乐堂、多福轩、乐道堂、葆光室、尔尔斋、锡晋斋、后罩楼、箭道、曲径通幽、西洋门、蓺蔬圃、沁秋亭、独乐峰、蝠池、明道斋、垂花门、香雪坞、竹子院、牡丹院、安善堂、退一步斋、大戏楼、听雨轩、梧桐院、蝠厅、邀月台、福字碑、滴翠岩、棣华轩、妙香亭、山神庙、榆关、龙王庙、秋水山房、养云精舍、湖心亭、澄怀撷秀、宝朴斋、方塘水榭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资质:5A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8:30-17:00(最晚入园16:10);恭王府全年除法定节假日外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