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龙门书院

2022年11月20日15:31

昭化古城龙门书院

龙门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乾隆三年,昭化县令程余庆向朝廷申请拨银四百两,在昭化建仓库三十间,准备贮粮。因多年无粮可藏,乾隆二十二年,邑令吴邦陨又再向朝廷请银四百余两改建成书院,以解决昭化及周边地区生童读书之需,取名“临江书院”,设讲堂三间,其余作先生和学生的住宿及生活用房,开办了昭化最早的公办学校。

到了嘉庆二十二年,为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县令曾逢吉倡导社会人士捐银办学,增添了校舍,完善了办学条件,并设立了各项办学条规,书院也具有了一定规模。虽然办起了书院,可入学者不多,不能广为栽培生童,肄业者寥寥,自然科第不振。于是大家认为是“临江书院”这个名字不好,就改为“葱岭书院”。后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也不断增多,也培养出了一些人才,书院也兴旺了起来。后来,人们盼望书院能有更多的生童能科举中第,于是又改名字了,变成现在的“龙门书院”,因为过去把科举中第比喻为“鲤鱼跃龙门”,“龙门书院”是寓“鱼跃龙门”的意思。

龙门书院经历了科举制、旧学制、新学制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直是昭化县最高学府。解放后,书院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便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最后成为了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龙门书院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书院左边部分被撤,2008年又得以复建。
学校是古城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建是为了完整地保留昭化古城发展进程的痕迹,但是不会恢复成封建体制或旧体制下的办学形式,所以只能供您体验。书院正堂的上堂是祭堂,是祭拜孔子的地方,里面设有孔子画像和“四配”与“十二哲人”的牌位,供先生和生童祭拜。正堂左边列有中国古代十四位科学家的画像及简介,正堂右边列有中国古代十四位著名教育家的画像及简介,这两处是后来新增的内容。
书院的右堂原为“尚武堂”,现设有讲堂一间,藏书阁三间,学斋十二间和师舍四间,主要展示旧学场景。左堂是原来的“明伦堂”,复建以后在里面新增设了“汉代文物展示馆”,“三国成语典故展示馆”和“文化墙”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建有文化活动室。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

交通:南河汽车站买票到昭化古城,票价大概10元

开放时间:08:3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电话:0839-8310919

门票:58元

相关推荐
同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