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毗卢阁有什么好看的

2022年08月25日14:34

潭柘寺毗卢阁

潭柘寺毗卢阁在三圣殿的后面,这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寺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毗卢阁为双层楼阁式建筑,硬山顶,七间开、高47尺,进深38尺,面阔100尺。阁分上下两层,下层阁内供奉五方佛,在下层阁的门额上挂有乾隆皇帝手书“圆灵宗镜”的匾额。

在毗卢阁的两侧有石彻台阶可通上层。上层阁的阁额上挂有康熙皇帝手书“毗卢阁”三个大字的匾额。殿中原来供奉 “三身佛”,即释迦牟呢的法身、报身和应身。

毗卢阁最具特色的是阁顶上的砖雕。最奇特的是大脊两端的鸱吻。大吻正面的图案是“降龙戏珠”,后面的图案是“龙凤呈祥”。龙凤呈祥的图案一般是龙在上凤在下,因为在封建社会里,龙表示男性,同时也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着至于高无上的皇权。凤表示女性,同时也是皇后的象征。“龙凤呈祥”代表富贵、吉祥、和谐、圆满。因而这种图案是很常见的。在男尊女卑、皇权至上的社会里,凡是在龙凤同时出现的图案里,总是“龙在上,凤在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而这幅“龙凤呈祥”的图案却恰恰相反,一只展翅习舞的金凤高翔在上,其下面则是一条游龙。金凤高高在上,并且占据了整幅图案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是图案的主体,而下面的那条游龙则仅起到了一种陪衬的作用,可谓是奇特之极。

潭柘寺为什么这么大胆,敢违犯天条,使用这种“大逆不道”的图案呢?难道就不怕杀头吗?毗卢阁在清代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光绪十六年,由恭亲王奕?出资,据说慈禧太后也出了钱,这副“凤再上,龙在下”的奇特图案就是当时的作品,不知是否有意而为的。有人说是奕?拍慈禧的马屁,是故意而为的,也有人说当初是秉承了慈禧旨意,故意这样修建的。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反正是和慈禧太后有联系,这当然就没人敢管了,责任也就不在潭柘寺了,因而这幅奇特的图案才能够何留到现在。大概除了清东陵的慈禧墓之外,这里是唯一可以见到“凤在上,龙在下”图案的地方了。

地址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潭柘山下

交通

交通线路:从前门、阜城门、乘游7,或在苹果园转931路可直达。从市区出发,可在五孔桥沿阜石路西行走108国道可直达潭柘寺。从野三坡景区出来上108国道,经马各庄、霞云岭、佛子庄直达潭柘寺。

开放时间

07:30-17:00(旺季),08:30-16:30(淡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电话

010-60862244;010-60862505

门票

普通票:55人民币;老年票/学生票:须凭本人老年证、国家承认的大本以下学生证持证购买30人民币;联票(戒台寺/潭柘寺):只能在潭柘寺购买8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免票:1.2米以下儿童;离休干部、伤残、军人凭证

相关推荐
同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