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筑城的历史,起源很早。据说在秦统一之后,就开始筑建番禺城。后来赵佗建南越国,称霸岭南,将番禺城扩展为都城。以后历代都有修建。越秀山古城墙是广州北门的制高点,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看到的这一段大概200米的古城墙是明代古城墙。它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共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就已经看不到了,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达200米。从山腰抬头仰望,还可以看见城头上那锯齿状城碟和一块块红砂岩石镶嵌的斑驳的古城墙面。古城墙上已经长满青草,看上去苍凉凝重,来到这里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凭吊之情。
这段古城墙是广州保存的惟—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明代初年,朱亮祖镇守广州,在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建的,现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据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城,用大炮轰城墙,又在洋枪掩护下向广州北城发起进攻,守北城的中国官兵利用古城墙做掩护,奋起反击,用土枪土炮、长弓弓箭等集中向敌军反击,侵略者狼狈逃窜,在城墙下丢弃一批尸体。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同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等在花县发动叛乱,进犯广州,前锋窜至越秀山北。孙中山亲自坐镇五层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孙中山用望远镜眺望敌军阵地,发现敌军正向城墙进犯,立即命令侍从副官马湘率领卫士将三挺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架在城垛上准备反击。而守卫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帅孙中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的精神所感动,个个精神抖擞,在孙中山指挥下,奋发神威,英勇战斗,叛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孙中山又指挥队伍乘胜追击,收复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所以说这段古城墙又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
交通
5、6、10、21、24、33、58、63、101、122、127路公交车至越秀公园站下;也可乘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B1出口下,出站往反方向走约几十米即可到达大门。
开放时间
06:00-22: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电话
020-86661950